DETAILED INTRODUCTION
详细介绍 —
随着无人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战场,各国军队对于反无人机技术也投入了更多关注,都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来防范无人攻击机,研制无人机的克星:
第一类是激光武器。它具有快速、灵活、精确、抗电磁干扰、成本低廉等优点,对常见“低空低速小目标”性质的无人机来说,可谓是一大克星。激光可以打卫星,更何况微型无人机了。激光武器是新一代利用高能量密度射束替代常规子弹的新概念武器,特别适合打击微型无人机。2013年4月9日,美国海军用一种强大的激光武器击落了一架无人机,并且将开始在其军舰上部署这种武器,称这代表了未来战争的形态。这种武器也被称为激光武器系统,迄今为止是第一次在试验中用于击落无人机,正在努力向作战系统转变。俄军正在推进建造其他反无人机、反光学和反光电设备的激光系统工程,正在与装甲坦克装备杀伤兵器配套,以打击来袭的精确制导武器。
第二类是微波武器。与激光武器相比,微波武器的波束更宽、作用距离更远、受气候影响更小、火力控制更为便捷。不仅能针对单个无人机的防御,对于无人机集群攻击也能起到防御作用。
第三类是电子干扰。通信链路是无人机系统操纵的主要途径,也是无人机的薄弱环节,因此无人机系统对电磁波干扰非常敏感,一旦受到电子干扰,就会导致产生错误的控制指令,致使其无法执行任务,甚至可能失控坠机。基于此,从无人机运行的原理出发,通过电子干扰等手段,阻断无人机与卫星的连接,使之无法定位或偏离航道;也可以中断敌方无人机与后方的通信链路,使无人机失控漂移甚至坠毁;利用网络技术,破解敌方与无人机的无线电通信协议,模仿敌方主控站与无人机建立通信,发送控制指令,让其误判。2011年12月,一向神秘的美军RQ-170哨兵隐身无人机爆出冷门,在执行秘密任务时被伊军俘获。当时,其被击落可能有几种情况:各种欺骗,各种GPS干扰,使它着陆以后被俘获。然而,俄罗斯《观点报》却揭开谜底:RQ-170隐身无人机并非被伊防空武器击落,而是在伊军装备的俄制电子战系统的干扰下被“迫降”的。俄罗斯曾向伊朗提供一批新型电子战设备,主要用于侦察机载雷达和“空对地”武器上制导雷达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且有能力侵入对无人机实施控制的无线通信线路,从而干扰对此类装备的远程控制。2012年12月4日,伊军方宣布伊朗革命卫队在海湾地区捕获了一架美军的“扫描鹰”无人机,并公布了相关视频。在消息发出不久后,英国路透社就尖锐地指出,伊朗没有就捕获的时间、方式、具体地点等做出详细说明,但报道强调“伊朗可能采取电子干扰技术又捕获一架美国无人机”。美联社也指出,如果消息属实,这就是伊朗在两年内捕获的第三架美军无人机。俄军已经采购“驱虫器”电子综合系统,旨在对飞行中的小型无人机进行电子侦察和无线电遮断/信号阻隔,来打击敌方小型无人机的活动。
第四类是防空武器。2019年6月20日凌晨,伊朗击落一架美军RQ-4型“全球鹰”无人机。按照美军猜测,伊军可能是用俄罗斯研制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或者伊朗国产的“雷霆”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了“全球鹰”。军事专家分析,伊朗采取伏击战术,预先对“全球鹰”空中侦察早已知晓,掌握其飞行规律、高度、航线,伊防空导弹部队采取无线电静默方式秘密进入有效发射阵地。当“全球鹰”肆无惮忌在空中飞行进入伏击圈时,伊朗防空导弹突然集火射击,将其击落。俄罗斯国防部2020年12月25日宣布,中央军区8月10日至14日在车里雅宾斯克地区举行的演习中,地面防空部队利用无线电情报、综合采取施放烟幕和电子战措施,成功击落数架来袭的轻型无人侦察机,开创了地面防空部队击落轻型无人机的先例。演习中,当数架轻型无人机充当靶机,以“极低”的高度进行侦察飞行时,俄军防空导弹系统和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收到靶机坐标后,在350~3000米的高度、12千米的范围内将来袭轻型无人侦察机靶机摧毁。基于此,采取防空导弹打击无人:一是早侦察。根据无人机基地和重要保卫目标的位置,研究无人机出动的主要方向,分析判断其可能的活动区域,及时掌握其活动规律;二是远预警。在无人机经常出没的航线上或重要目标附近,建立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对空观察哨,及时发现空情;三是地设伏。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有10多架无人机,被南联盟军队采取空地伏击的战术手段击落或击伤后坠毁。在越南战争九号公路战役中,越南人民军为了对付美军的无人机,针对其机场多在溪山、达庚地区,向作战地域机动的航线比较固定等特点,预先在无人机机场到作战地域的高地设置火力伏击阵地,根据地形特点,配置以高射火器和轻、重机枪混合编组的对空火力网。当敌机临空时,火力伏击部队突然集火射击,很多无人机被击落,有的撞到大山上。
第五类是布设空中陷阱。根据微型无人机基地和重要保卫目标的位置,研究微型无人机出动的主要方向、时机,并针对其活动高度、探测能力,在其可能的活动空域上空,设置阻塞气球、伞系钢缆,抛射空中雷弹,堵塞无人机航路;或通过飞机布设雷障和火箭抛射地雷、发烟罐、钢球弹等,给微型无人机布设空中陷阱。俄军研制一种绰号为“飞网”的反无人机装备,由简易编织网和小型无人机组成。在使用时,俄军无人机将编织网悬挂于机体下方,与已被俄军侦测到的敌方无人机相向而行,用编织网在空中截停并“捕捉”敌无人机,从而达到拦截效果。该系统成本低廉,组装难度低,却在拦截小型无人机的行动中可产生奇效。目前,美国部署了几种烟雾遮蔽武器,其中包括M56/M56E“郊狼”发烟器、M58“野狼”烟雾遮蔽系统、M157/M157A2“山猫”烟雾遮蔽系统和M157/M157A2发烟器,能生成蒸汽状石油蒸馏剂,从而产生稳定的石油烟云,能遮蔽无人机电磁跟踪和瞄准系统,并使其工作在近、中、远红外波段的传感器失效。
第六类是“老鹰捉小机”。打击无人机可以不用各种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只要在其飞行空域放飞经过训练的老鹰,就可神不知鬼不觉收拾它。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2020年7月下旬,美国密歇根湖上空发生了一场秃鹰和政府无人机的“大战”。成年秃鹰在战斗后堂而皇之的飞走,没有受伤迹象。而价值995美元(约6915元人民币)的无人机则被击落,坠入湖中不见踪影。
据媒体2019年12月8日报道,由美国空军资助的一项牛津大学动物学研究表明,游隼追踪猎物的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防御那些威胁军队、警察或机场的无人机。在此项研究论证中,人员将微型摄像机和GPS接收器安装在猎鹰身上,通过追踪由无人机拖曳的诱饵目标的角度后证明,猎鹰拦截目标的方法与比例导引法的规则几乎一致,这种导引法可以用于导弹制导。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可以应用于研发使其他无人机失灵的小型无人机。随着无人机价格的亲民化以及操作的简易化,每个人将来都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小型飞行器。为应对平时无人机恐怖袭击的威胁,有的国家玩起“老鹰抓小机”的游戏训练。2015年,荷兰开始使用秃鹰拦截无人机后,其他国家军队开始看到这些秃鹰的优势。2015年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法国空军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蒙德马桑空军基地训练4只金雕来拦截和摧毁具有恐怖威胁的无人机。为保护这4支老鹰免受无人机螺旋桨片和可能绑在无人机上的爆炸装置的伤害,法国军队设计了用皮革和凯夫拉尔纤维制成的爪套来保护鹰爪。2017年2月10日,在法国西南部的蒙德马桑空军基地,法军开始训练具有凶猛的捕猎能力的老鹰捕捉非法飞行的无人机。
第七类是无人直升机。1993年2月6日,俄国当时已设计出一种新型遥控直升机。该机起飞质量为250千克,其红外侦察设备重达30余千克(加上相关的数据传输系统达50余千克)。控制设备装在机身的头部,发动机装在机身的中部。这种遥控直升机的军用改装型能加装电视、核生化检测器、激光目标指示器等。自2020年中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冲突以来,俄罗斯正在研发无人直升机,以协助防空武器系统执行反无人机任务。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