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ED INTRODUCTION
详细介绍 —
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明确: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高空抛物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有可能面临治安处罚、刑事处罚等更为严苛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比如近日北京海淀法院审结的一起因发泄情绪将保温杯等物品抛出窗外导致小区车辆受损的案件,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应某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小区高空抛物监管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网公布的一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建议答复显示,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强对居民小区高空抛物监管,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推行高层小区安装摄像头。
最高法答复称,上述建议对破解法院审理高空抛物相关侵权案件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破解高空抛物行为人查找难、取证难等症结性问题,如该建议能够被相关部门采纳,最高法将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高空抛物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存在多方面因素。例如,由于宣传不到位或者道德素养缺失,行为人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抱有侥幸心理;高空抛物行为人查找难,受害人救济不及时不充分,未能形成有效震慑等。
为此,上述建议称,应加强全民公德教育、全面推行高层小区安装摄像头、采取分类处罚制度、对高层建筑定期检验等。
因此,最高法认为,“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推行高层小区安装摄像头,加强高空坠物监管”的建议,对破解人民法院审理高空抛物相关侵权案件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破解高空抛物行为人查找难、取证难等症结性问题,帮助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处理相关案件,有利于切实有效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尽可能防范此类行为发生,真正祛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威胁。
“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正是明确高空抛物责任的一个利器。据了解,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结合智能摄像头、智能存储等设备实现高空抛物追溯和预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公安——社区——物管”三方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共区域社会治安综合管控能力和公安机关管理服务水平。

“瞭望者”区别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事后查找”,智能预警监测系统可实现对高空坠物或抛物行为的智能实时抓拍并发出预警,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对隐患排查重点进行提示,对高抛行为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为物业管理单位识别建筑物外墙隐患提供了便利,使防高坠工作由“被动防治”向“主动出击”转化,极大提升了防高坠工作的精准性。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